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記者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借助科技手段,經過數月努力,4月9日,紅山文化早期的龍形蚌飾終于被成功復原。這個龍形蚌飾是去年在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松山區(qū)彩陶坡遺址發(fā)現的。

紅山文化早期龍形蚌飾成功復原

通過與故宮博物院、北京理工大學團隊的合作,對套箱進行CT掃描與圖像分割,獲得龍形蚌飾的細節(jié)三維數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又進行了無數次3D模擬拼接,終于復原了去年出土的龍形蚌飾。

距今6300年左右!紅山文化早期龍形蚌飾成功復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實驗室考古課題組負責人 劉勇:因為蚌飾本身很脆弱,直接手拼的話首先避免不了文物之間要磕碰,而且各方面之間的關系有沒有全部組合上,如果是實物去做的話,這很難做到全方位地再去看。而我們通過3D的模擬拼接,避免文物損失而且又可以完整地把文物去復原去保護好。它是可以全方位地再去看拼接后整體的一個展示效果。

別看龍形蚌飾個頭不大,主體長度只有20厘米左右,但是光是龍的下頜和腿部的幾塊零件,就困擾了劉勇足足兩個多月。

劉勇:埋藏過程之中,蚌殼之間的有機質就腐爛掉,中間就呈層狀剝落。最難的就是對它脫落的這些部分,比如說它的腿和它的下頜部分,怎么給它完整復原到它本身的原位。剛開始不知道有腿,紅山文化早期這種龍形象又非常少,沒有完全一樣的東西供我們參考。兩三個月時間,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然后包括每天繼續(xù)查各種資料,查文獻。

最終的突破,就在3D模擬拼接完成后進行手動拼接時,偶然發(fā)現的一條劃痕上。

劉勇:我們在3D模擬的時候,是拼到了它這個茬口的位置,后來我們手動拼了之后,就發(fā)現它身上有一道從上往下的劃痕,剛好就和它能對上。當時一下子豁然開朗,所以這樣就是兩個證據,同時確定了它的前腿的位置。而且我們翻過來一看,和整個蚌飾的紋理的走向都能對上,所以后來我們就確認,這是一個有足的、有腿的龍。

龍形蚌飾豐富紅山文化龍形象

這一龍形蚌飾出土于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qū)彩陶坡遺址,屬于西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專家認為,龍形蚌飾豐富了紅山文化中的龍形象。

彩陶坡遺址考古發(fā)掘項目負責人胡春柏告訴記者,龍形蚌飾去年出土于內蒙古赤峰市彩陶坡遺址的F18號房址內。這一房間規(guī)模不大,長3.5米,寬度1.8到2.6米左右,整個房間面積大約只有9.1平方米,而龍形蚌飾就出土于房間的西南角。

內蒙古自治區(qū)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室副主任、彩陶坡遺址考古發(fā)掘項目負責人 胡春柏:龍形蚌飾它的位置就是出在F18的西南部這個位置,這個F18在清理之后發(fā)現它有一個圓形的坑灶。像這個是F22的房子它原來是一個深坑灶,后來它使用了一段時間以后改成了圓形淺坑灶,那么在這個房子的居住面上出土的碳樣測年數據是距今6300年,那么F22和F18兩個房間內灶的形制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就是參考這個房子的測年數據,推測龍形蚌飾的年代也在距今6300年左右。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學家 馮時:這個祭灶的目的就是要養(yǎng)生,古代我們有這個熟食了,然后身體健康了就要養(yǎng)生。這個傳統到今天我們還保留著,在我們民俗里,所以到臘月的時候大家都要祭灶,從祭灶傳統可以從史前到商周,從祭灶傳統我們也可以看出,中華文明至少6000年都沒有斷。

提起紅山文化,大家最熟悉的,莫過于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中華第一龍——C形龍。而和這種紅山文化晚期卷曲的龍形象不同,被復原的龍形蚌飾中龍的形象舒展,屬于更早期,被認為是豐富了紅山文化時期的龍形象。

胡春柏:這樣它就給我們一個啟示吧,就是說龍最開始并不是卷曲的,到了紅山晚期它可能是出于方便,變成了卷曲形的龍,以前玉龍它都是出在紅山文化比較高等級的積石冢當中,那我們這個龍是出在彩陶坡遺址這樣一個中小規(guī)模的遺址當中,就更說明了龍是紅山文化普通民眾的一個精神信仰。(總臺央視記者 周培培 聶繼承)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相關閱讀
關鍵詞: 龍形蚌飾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建省啟動高校一流學科培優(yōu)計劃 涉及1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