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wǎng)>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日前,長樂法院發(fā)布6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典型案例,旨在充分發(fā)揮典型案例的評價指引功能和警示教育作用,倡導全社會共同為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法治和社會環(huán)境。

1.未成年人網(wǎng)絡交友不慎被性侵

王某某(男)通過社交網(wǎng)絡結識被害人林某某(女,未成年人),在明知對方是未成年人的情況下,以給予少量現(xiàn)金作誘餌、公開裸照為威脅,多次對林某某實施接觸式或“隔空”猥褻,家長未能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

長樂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被告人王某某強制猥褻未成年女生,其行為已構成強制猥褻罪,依法對王某某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

法官說法:家庭與學校要多關注未成年人交友動態(tài),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教育與引導,幫其樹立正確兩性觀念,強化網(wǎng)絡風險防范意識。廣大未成年人切記不私下會見網(wǎng)友,遭遇不法侵害應及時告知家長或老師。

2.“毒友”提供毒品容留未成年人吸食

張某某(男)通過朋友認識陳某某(女,未成年人),在明知對方系未成年人的情況下,仍容留陳某某在餐館包廂內吸食其朋友提供的含有合成大麻素的電子煙。

長樂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被告人張某某違反國家禁毒法規(guī),容留未成年人吸食毒品,應以容留他人吸毒罪追究其刑事責任。最終張某某被判處拘役四個月,并處罰金。

法官說法:未成年人好奇心強,對毒品危害認識不足,自控能力較差。本案中,張某某容留陳某某吸食其朋友提供的毒品,嚴重腐蝕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家庭和社會要加強對未成年人的防毒教育和日常管理,引導培養(yǎng)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打造陽光“無毒”的社交圈。

3.莫把未成年人身份當“免罪金牌”

李某某(男,未成年人)因伙同他人盜竊被公安機關抓獲,檢察機關決定對李某某附條件不起訴,并設置考驗期,期待李某某能改過自新,但李某某在考驗期內再次伙同他人盜竊,盜走被害人趙某某財物價值1萬余元。最終檢察機關撤銷對李某某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對其提起公訴。

長樂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李某某結伙竊取他人財物,數(shù)額較大,應以盜竊罪追究李某某的刑事責任。最終,李某某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并責令退賠被害人經(jīng)濟損失1萬余元。

法官說法:未成年人固然是司法保護的重點對象,法律也有諸多保護未成年人的專門條款。不過,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不是無底線的,涉罪未成年人需自我救贖,引導自重自愛、遵紀守法才是正道。

4.鄰居的奔馳成為“熊孩子”的畫布

吳某(年滿8周歲)于某日凌晨對停放在某小區(qū)車位內的奔馳轎車進行破壞,具體行為有:用大石塊猛砸轎車各個車門、車身、玻璃、車蓋以及全景天窗;用小石塊、瓷磚等刮轎車車身、玻璃,在車前蓋刮寫“狗人”等,共造成車主經(jīng)濟損失30196.35元。

因吳某系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損壞他人財產(chǎn)造成損失,相應賠償責任由其監(jiān)護人承擔。經(jīng)長樂法院主持調解,吳某的父親賠償車主經(jīng)濟損失28000元。

法官說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妥當監(jiān)管是對孩子人生最大的負責。近年來,“熊孩子”闖禍事件層出不窮,造成一定負面影響。調皮貪玩應有度,父母要關注年幼子女行為舉止,注重品德教育和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

5.一粒乒乓球引發(fā)的傷害案

陳某與張某系某小學四年級同班學生。某日課間,張某嬉笑搶奪陳某的乒乓球,引發(fā)二人追逐打鬧。其間,陳某一氣之下使用乒乓球拍毆打張某,不慎致張某頭破血流并造成精神刺激,自此抗拒他人觸碰。事件發(fā)生后,張某被送往醫(yī)院治療外傷,后前往精神病院接受心理疏導。

陳某系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對他人造成人身傷害,相應賠償責任由監(jiān)護人承擔。經(jīng)長樂法院主持調解,陳某父母向張某賠償共計7000元。

法官說法:未成年人心智尚在啟蒙階段,需要特別引導和守護。家校應協(xié)力加強教育管束,引導孩子時刻謹記安全第一,穩(wěn)妥管理情緒,把握玩鬧方式。

6.中學生因瑣事校外圍毆他人

邱某與林某、鄭某、謝某系某中學初三學生。某日凌晨,林某在某夜市偶遇邱某,因林某聽聞邱某在校表達過關于其的負面評價言論,故召集鄭某、謝某及其校外朋友林某某在公共廁所內毆打邱某。隨后,四人在離開現(xiàn)場過程中,林某與鄭某折返廁所并再次毆打邱某。邱某經(jīng)診斷為腦震蕩、血管性頭痛、多處挫傷、面部腫脹,損傷程度為輕微傷。

經(jīng)長樂法院主持調解,最終確認林某、鄭某、謝某及其監(jiān)護人、林某某共同賠償邱某16197元。隨后,長樂法院依法敦促未成年人家長落實家庭教育責任。

法官說法:本案施暴者或是留守兒童,父母疏于管教;或是頑劣不化,父母無力管教;或是父母溺愛縱容不忍管教,導致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雙重脫軌。由此可見,父母引導、學校教育、社會管理缺一不可,應防微杜漸,塑造未成年人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記者 林春長 通訊員 林景 黃娜娜)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建省啟動高校一流學科培優(yōu)計劃 涉及1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wǎng)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wǎng)(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wǎng)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wǎng)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