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漳州新聞
分享

全國文化先進縣漳浦縣:留住傳統(tǒng)文化的“根”

漳浦縣剪紙協(xié)會組織非遺傳承人積極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省級非遺傳承人陳燕榕老師在漳浦縣第二實幼傳授剪紙技巧。洪錦城 攝

秋日里的漳浦,風光旖旎。上千年傳統(tǒng)文化的沉淀,更讓這座縣城更具魅力。一路追尋,“文化漳浦”展開一幅多彩畫卷——

開漳圣王陳元光,“一代完人”黃道周,“兩帝師”蔡新、蔡世遠,“藍氏三杰”藍理、藍廷珍、藍鼎元等著名歷史人物與這片土地有著不解之緣,孕育出黃道周文化、兩帝師文化等傳統(tǒng)文化;

漳浦剪紙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擴展項目,漳浦成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剪紙)之鄉(xiāng);漳浦加入“中國書法之鄉(xiāng)”的行列,成為我省目前唯一獲此殊榮的縣份;

大車鼓、竹馬戲、媽祖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這片沃土上生根發(fā)芽,呈現(xiàn)出百花競放春滿園的喜人局面。

近日,記者走進全國文化先進縣漳浦縣,實地探索該縣地方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不斷發(fā)展的“奧秘”。

守護文化載體 勾連城市記憶

漫步漳浦府前唐街文化街坊,那一幢幢古色古香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紅磚、燕尾式屋脊等富有傳統(tǒng)閩南風情的元素不時映入眼簾。

“假期帶孫女來這兒走走,希望孩子在欣賞古建筑的同時,也能感受漳浦傳統(tǒng)文化脈絡。”土生土長的“老漳浦”洪東明告訴記者,府前唐街記錄著漳浦的故事,承載著幾代人成長的記憶,更讓鄉(xiāng)愁有了寄托之地。

漳浦府前唐街以“故里唐城、古邑街坊”為核心,“面子”修如舊,在原址上相應恢復漳浦古縣衙、文廟、城隍廟等連成一片的大規(guī)模閩南古建筑;“里子”傳精神,將打造成一座“故里、唐城、古邑、街坊”的巨型綜合體,承擔起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功能??h住建局高級工程師柯漳明告訴記者,該項目目前完成投資約1.1億元,其中漳浦文廟、蔡新府第、城隍廟景觀廣場、府前埕景觀廣場、舊縣衙重建工程已完成建設。

“漳浦在保護傳統(tǒng)文化上下足了功夫,不僅加快恢復古建筑,還通過縣鎮(zhèn)村三級層層簽訂文物安全管理責任書,建立文物安全巡查制度等舉措,著力推動文物保護修復工作。同時,在全縣31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立安防監(jiān)控系統(tǒng),加強文物的技術保護監(jiān)管力度。”縣文體旅局主任科員李志鑫介紹,全縣目前擁有5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8處。

文化興,鹿溪公園、道周公園、印石公園等6大文化主題公園落成;設施全,占地501.29畝,總建筑面積約12萬平方米的縣文體中心正抓緊建設;投入足,每年投入300多萬元用于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多方保障,多措并舉,使得傳統(tǒng)文化的觸角延伸到漳浦的角角落落。

傳承傳統(tǒng)技藝 延續(xù)文化魅力

一張紅紙,一把剪刀,纖纖素手輕盈翻動,靈巧剪刀在紙間游走,美輪美奐的圖景躍然紙上。

走進盧淑蓉剪紙藝術工作室,屋里陳列了各式各樣的剪紙作品,小則巴掌大,大則幾米長,有花鳥魚蟲,還有人物故事,十分生動有趣。而在一旁,初中女生鄭涵穎正屏氣凝神、不動聲色地專心“創(chuàng)作”著。

“自從小學一年級體驗剪紙后,我就愛上了剪紙藝術。”即將讀初二年的鄭涵穎告訴記者,即使初中學業(yè)負擔比較重,她還是堅持每周末都來工作室學習剪紙,寒暑假更是風雨無阻,一天都不落下。

“我們平時從學校里發(fā)現(xiàn)的‘好苗子’就會帶回工作室重點培養(yǎng),將來我們老了,剪紙藝術就交由她們來傳承。”看著“徒弟”對剪紙藝術的熱愛與堅持,盧淑蓉眼神里透出滿滿的欣慰與希望。

像這樣免費提供培訓的剪紙場地,在漳浦還有很多。近年來,“漳浦剪紙藝術中心”“漳浦剪紙傳習所”“唐晉漳浦”“蔡新府第”等漳浦剪紙創(chuàng)作基地,及“漳浦剪紙傳習展示點”“漳浦剪紙傳承保護示范點”一一建設完善。漳浦剪紙傳承人長期舉辦免費培訓、講座等活動,每年有近5000人次學習剪紙技藝。目前,漳浦剪紙已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5人、市級代表性傳承人3人、縣級代表性傳承人24人。

無獨有偶,書法傳承不斷發(fā)展,亦是近年來漳浦傳統(tǒng)文化繁榮興盛、不斷傳承的一處縮影。

“漳浦歷來重視書法藝術人才的傳幫帶,從漳浦走出的書法名家經常以作品點評、專題講座、筆會演示等形式,為書法作者帶來更廣闊的藝術視野。”縣文聯(lián)副主席、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陳建新介紹,得益于“中國書法之鄉(xiāng)”的“金招牌”,全縣書法培訓機構如雨后春筍不斷成長起來。據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共有各種書法培訓班100多個,基本每個鄉(xiāng)鎮(zhèn)場都有書法藝術培訓機構,學員達到6000多人。

用好“老”資源 注入“新”活力

“吃填鴨,看石榴,咬一下嘴角馬上流油,六鰲的紫菜很細嫩,還有霞美蚵三面兩豬槽……”在排練大廳,漳浦縣竹馬戲(薌?。﹤鞒斜Wo中心演員王川軍和黃瑞坤,正排練著竹馬戲。

保護中心副主任、漳浦縣薌劇團副團長楊海港回憶,新中國成立后,為避免非物質文化遺產“藝隨人去”,挖掘調查、經費保障等一系列“搶救”舉措如同一場“及時雨”,讓竹馬戲獲生機。而如今,竹馬戲追趕時代潮流,與小品、快板等藝術表現(xiàn)形式相結合,再獲新生機。

在六合彩盛行的年代,《賭禍》號召村民抵制賭博培養(yǎng)正確愛好;《唐二帶妻逛漳浦》在“戲曲百戲(昆山)盛典”中,展現(xiàn)宜居、宜業(yè)、宜游的大美金浦畫卷;《藍理將軍》,將畬族名人故事貫穿于表演之中,最大限度展現(xiàn)畬族文化特色。如今,竹馬戲的舊瓶,裝上了漳浦文化、旅游、美食等題材的新酒,飄香萬里,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竹馬戲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漳浦人文歷史凝結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要繼承、發(fā)揚、傳播這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竹馬戲代表性傳承人張曉榮如是說。保護中心每年下鄉(xiāng)演出由改革前的70多場次,增加到一年250場次,成了宣傳黨的思想路線的骨干力量。同時,竹馬戲還是漳州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張“文化名片”,不僅時常赴臺灣文化交流,還在縣第二實驗幼兒園、縣實驗小學等學校設立傳習所,每年約有700人次的學員接受培訓,培養(yǎng)了一大批傳統(tǒng)文化的“鐵桿粉絲”。

受眾之于傳統(tǒng)文化,猶如沃土之于鮮花,而能夠繼承藝術精髓的新一輩傳承人,則是傳統(tǒng)文化繁衍盛開的種子。

盧淑蓉結合當代美學中的“陰翳之美”理念,將傳統(tǒng)與時尚元素完美相融合,將作品制作成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在網店上銷售,深受年輕人的喜愛;游金美潛心研究、開發(fā)出了漳浦剪紙新品——立體剪紙,受到了孩子們的喜歡。新時代的剪紙藝人,在老一代剪紙大師藝術精神滋養(yǎng)下,既根植傳統(tǒng)、秉承前賢,又能銳意出新、百花齊放,展現(xiàn)出漳浦民間藝術豐富的藝術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像漳浦剪紙這樣的傳統(tǒng)文化,要發(fā)展得更好,依然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繼續(xù)挖掘、傳承和弘揚傳統(tǒng),另一方面還得根據當代社會民眾的需要,走市場化道路,才能讓傳統(tǒng)文化不斷根、不斷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陳秋日如是說?!驯緢笥浾?朱秀敏 廖瑜婷 見習記者 劉藝敏 通訊員 曾惠龍 葉志武

責任編輯:唐秀敏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秘魯前總統(tǒng)托萊多因涉腐被判處超20年監(jiān)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