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wǎng)>新聞中心>教育頻道>出國資訊
分享

平安留學 謹防電信詐騙

近期,我駐多國使領館發(fā)布相關提醒,不法分子利用留學生涉世不深、缺乏防范意識等弱點進行電信詐騙。就在不久前,加拿大一名中國留學生陷入此類案件,蒙受巨額財產(chǎn)損失。

那么,海外學子常遇到的詐騙類型都有哪些?應該如何快速識別騙局?本報記者對話留學專家與多名學生,梳理相關信息,助力海外學子平安留學。

擦亮雙眼 一刻不能松懈

據(jù)加拿大當?shù)孛襟w報道,日前,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一名中國留學生遭遇跨國電信詐騙。該學生在今年2月初接到了一通電話,對方自稱是中國駐加拿大使館官員,告知該學生有人冒用了他的身份信息犯下刑事重罪。隨即,一名冒充上海警官的騙子聯(lián)系了該學生,恐嚇他如果不能妥善處理此事,將會面臨終身監(jiān)禁。

不法分子聲稱,該學生需要提供一筆辦案資金,在案件調(diào)查結(jié)束后資金會全部退還,在此期間不能將此事泄露給其他人。由于自己支付能力有限,在騙子慫恿下,該同學偽造了一段自己被綁架的視頻,發(fā)送給父母索要贖金。遠在國內(nèi)的父母看到視頻后心急如焚,立即向騙子轉(zhuǎn)賬匯款。在總領館和當?shù)鼐絽f(xié)助下,該學生已識破騙局并安全脫身,案件還在進一步調(diào)查中。

這樣的案件并非個例。今年3月,浙江省反詐中心通報一起留學生被騙案件。該省留學生小劉在境外接到自稱是某快遞公司的電話,稱小劉有非法包裹從國外寄回國內(nèi),隨后,一名“公安人員”稱查詢到小劉涉嫌跨國洗錢犯罪,讓他交一筆資金配合調(diào)查。驚慌失措下,小劉以索要生活費為由讓父母轉(zhuǎn)賬匯款,一共被騙255萬余元。4月,據(jù)日本媒體報道,一名居住在日本長崎市的中國留學生也遭遇了類似電信詐騙案件,蒙受重大財產(chǎn)損失。

防范電信詐騙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懈。面對套路百出、花樣翻新的詐騙手段,海外學子務必擦亮雙眼,保持警惕,保護自己的人身和財產(chǎn)安全。

內(nèi)核相似 套路五花八門

“在荷蘭,時常有學生向?qū)W聯(lián)反映會接到類似電話。”陳榆是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博士生,也是中國留荷學生學者聯(lián)合會主席。他說,這類電話的作案手法多是詐騙團伙冒充使領館、當?shù)鼐忠泼窬?、快遞公司,等等;告知學生“包裹被查到有違禁物品”“簽證或者居留即將失效”“涉嫌刑事犯罪”……以這些理由欺騙留學生配合調(diào)查,進而實施下一步恐嚇,企圖謀財。

“租房、代售機票、買賣二手物品、換匯等交易類詐騙也較為常見,同時還有兼職類詐騙,新冠肺炎疫情下衍生出的與接種疫苗、核酸檢測、隔離政策有關的詐騙等。”王學軍是國際安全教育專家、留學安全培訓機構(gòu)“時分安全”的創(chuàng)始人,協(xié)助處理過不少留學生被騙案件。他進一步分析說:“詐騙手段看似五花八門,但實際內(nèi)核是相似的,就是通過偽造假身份、編造假劇本、利用人性弱點來騙取錢財。具體而言,就是冒充公職人員、房東、中介、航司或旅行社工作者等,謊稱受害者涉嫌違法;或是有性價比極高的商品出售出租、可以輕松賺錢。利用人的恐懼、貪小便宜等心理,誘導受害者轉(zhuǎn)賬、付款或‘投資’。”

“在部分案件里,詐騙團伙先拉長時間線培養(yǎng)感情,獲取受害者的信任,卸下其防備心理。如果不了解身邊存在的詐騙套路、識別詐騙分子的套路、不懂得保護好個人隱私信息,就有可能讓詐騙分子有機可乘,甚至掉入罪犯的‘精神控制’,進而被騙。”王學軍認為,這也是為何在有關部門和機構(gòu)一次次發(fā)布電信詐騙的相關提醒后,仍舊有一些同學上當被騙的原因之一。

筑牢防線 護航留學之路

如果接到可疑電話,海外學子應該如何快速、有效地做出判斷?對此,王學軍建議道:“接到陌生電話,如果不能判斷是否為詐騙,掛斷后不要回撥,而應該去官方網(wǎng)站搜索相關部門電話,并主動致電進行核實。即使對方‘要求’不許聯(lián)系其他人,也一定要向使領館、當?shù)鼐降却_認電話中所述情況是否屬實。”

陳榆認為,還有少部分同學并未對電信詐騙引起足夠重視,容易輕信詐騙信息。“詐騙團伙的詐騙方式層出不窮,不少留學生又涉世未深,因此時常有人落入圈套。因此,學子一定要了解此類電信詐騙的行騙方式,如收到可疑人員來電,建議不予理睬或者直接拉黑。”陳榆說。

對此,王學軍有相同觀點。留學生普遍年齡較小、接觸社會不多,更容易輕信他人,在收到恐嚇、利誘后往往容易“中招”。一人獨自在國外求學,有時無法在第一時間與親朋好友取得聯(lián)系,這也增加了受騙的風險。

“我駐外使領館或公檢法人員,通常不會通過電話通知有國內(nèi)的案件需要處理,更不會在電話里要求轉(zhuǎn)賬,或是禁止受害人與外界聯(lián)絡。因此,一旦接到這類電話,就可以立刻斷定是詐騙,直接掛斷。”王學軍肯定地說。

“電信詐騙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受害人轉(zhuǎn)賬。”陳榆認為,這是一個可以快速識別電信詐騙的方法。“海外學子一定要高度重視保護個人隱私和財產(chǎn)信息,守住不轉(zhuǎn)賬的底線。”陳榆說。

陳榆同時建議,海外學子可以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其中有各種網(wǎng)絡詐騙案例,還設有隨時舉報詐騙信息的平臺。除此之外,海外學子還可以關注當?shù)厥诡I館和教育部平安留學相關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提醒信息,護航留學之路。(記者 周姝蕓)

責任編輯:端焰

       特別聲明:本網(wǎng)登載內(nèi)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nèi)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lián)系或者請點擊右側(cè)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出國資訊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前三季度福建省對金磚國家進出口規(guī)模近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wǎng)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wǎng)(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wǎng)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wǎng)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