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社會新聞
分享

多地創(chuàng)新舉措讓法落地

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愛武曾參與最高法有關家事的相關課題,收集資料時她發(fā)現(xiàn),對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丶铱纯?rdquo;這一內容,各個地方紛紛出臺配套的地方條例進行了強化,其中除了鼓勵性的規(guī)定之外,為了讓法律能落地,一些地方還有一些創(chuàng)新舉措。

比如,《上海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除了進行道德教化,在精神贍養(yǎng)方面重申家庭成員“常回家看看”“對于入住養(yǎng)老機構的老年人,家庭成員應當經常探望”之外,還運用訴訟與信用記錄兩種措施。該條例特別規(guī)定,如果子女等家庭成員拒不探望老人,老人可以提起訴訟,要求他們履行探望的義務。如果當事人拒不執(zhí)行這一生效判決,相關信息將會歸入信用平臺,對當事人的買房、貸款等經濟活動都將帶來一定的影響。“這可能也是不是辦法的辦法。但至少是一種導向,值得肯定。”陳愛武說。

在陳愛武看來,對于“?;丶铱纯?rdquo;這個問題,還是要跳出去看問題。首先,國家方面應該有更多的投入。尤其是農村留守老人,他們的需求主要是物質上的。另一方面城市中則更多的是空巢老人。由于有退休金等基本保障,他們則更注重精神層面的贍養(yǎng)。其次,在精神贍養(yǎng)方面,還要注重做好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宣揚。對于中國人來講,特別重視家庭生活,父母和子女之間需要感情為紐帶,這些都是無法通過法律來調整的。如果全社會沒有這個氛圍,情況就會變得很糟糕。

此外,陳愛武還主張,作為父母,老年人也一定要豐富自己的生活。“如果父母上了歲數(shù)之后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島,那就勢必只能寄希望于子女來進行慰藉。因此,國家也應該提供更多的精神產品和服務,讓老年人有豐富的精神生活。”

胡宏偉則認為,可以從處理好家庭、政府、市場、社會關系的角度來看待完善“?;丶铱纯?rdquo;法條。“‘?;丶铱纯?rsquo;是體現(xiàn)家庭責任、強化家庭責任的必然選擇,應當堅持并完善該規(guī)定。”他進一步指出,在我國,解決養(yǎng)老問題(包括老年精神慰藉),應當最大限度發(fā)揮家庭作用,政府、社會僅在必要時彌補家庭作用的不足,更多的時候,應當選擇對家庭進行支持的方式。同時,對重視家庭支持,給家庭照護老年人以支持,如給贍養(yǎng)人補貼、提供喘息服務以及立法倡導“常回家看看”,也都是非常必要的,都是在養(yǎng)老過程中最大限度發(fā)揮家庭作用的體現(xiàn)。

換個思路滿足精神慰藉

“常回家看看”這個條款的可操作性確實很差,好的辦法又比較難找。那么,孝順父母是不是必須要親自回家朝夕相處呢?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李超從另外一個角度給出了解決問題的思路。

“父母越是年老越希望有子女的陪伴,過年過節(jié)的,子女盡可能趕回去陪陪父母,這肯定是無法取代的,也是最好的方式。”李超認為,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采取一些變通的方式。她指出,對父母的贍養(yǎng)可以分為物質贍養(yǎng)、精神贍養(yǎng)(也叫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三方面。其中,“?;丶铱纯?rdquo;就主要是屬于精神贍養(yǎng)這方面。而精神贍養(yǎng)還可以體現(xiàn)出更多的寬泛性,比如,經常打打電話、與父母視頻、發(fā)微信等等,這些利用現(xiàn)代通訊方式的溝通方式也可以滿足年紀不大的父母的精神需求。

“當然,隨著父母年齡的增長以及受教育程度、職業(yè)等影響,不同老人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采取適當?shù)亩喾N形式都是值得考慮的。”李超舉例說,可以帶父母一起休假,在國外就有專門針對全家出行的旅游項目,這都是很好的增進情感的方式。

此外,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都居住生活在大城市中,李超認為,既然“?;丶铱纯?rdquo;困難重重,那可以鼓勵子女把父母接到身邊共同居住或者讓父母居住在自己附近,為此,新加坡等一些國家還專門出臺法律和政策給予稅收等方面的優(yōu)惠。這些舉措都可以鼓勵、促進子女和父母增進感情,滿足年紀大的父母的精神慰藉需求。

責任編輯:肖舒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首屆福建中青年美術書法作品雙年展在省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