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在課堂上替“雇主”喊次“到”就可以輕松賺到一二十元錢。大眾網記者調查發(fā)現,在山東濟南高校眾多替課QQ群里,“有償替課”儼然已經形成了產業(yè)鏈,替課明碼標價,有的“替課族”能月入千元。

替課中介流行網絡,明碼標價交易活躍 

高校替課月入數千,公共課成“重災區(qū)”網友調侃:勤工儉學?

在QQ上以“替課”為關鍵詞搜索,僅駐濟高校替課群就近20個。本文圖片均來自大眾網

在QQ上以“替課”為關鍵詞搜索QQ群,全國各地的高校替課群有二百多個,僅駐濟南高校替課群就近20個,這些替課群少的有數百人,多的上千人,其中14個群甚至還設置為付費群,必須繳納1-2元不等的費用才能進入該替課群。

大眾網記者以“尋找替課同學”的身份進入到多所駐濟高校替課QQ群調查發(fā)現,在替課群,替課明碼標價,替課者可代答到、幫記課堂筆記、回答問題等,根據替課要求不同,價格不一。

在山東女子學院替課群,群管理員發(fā)布的一份調價通知顯示:“一節(jié)課(普通室內1.5小時)標準價格15元,可根據課程難易程度、特殊要求、課時長短、課量多少,做適當調整,最低價格不得低于10元/節(jié)。”通知還煞有其事地稱“嚴禁無底線低價替課等擾亂市場行為”。

經常替課的小李告訴大眾網記者,他在QQ群接到“雇主”的單后,會與“雇主”確定好替課的時間、地點、課程以及需不需要做筆記等,替課時發(fā)給“雇主”照片或視頻,“雇主”就會通過支付寶或微信轉給他替課費。“如果課程比較簡單,只需要點名時答個到的話,一般就是二三十元,如果還需要幫忙做課堂筆記、回答問題什么的,就得至少50元了。”小李說。

“上午找替課,私聊。”“下午第二大節(jié)可替課,有意私聊。”替課QQ群中時不時會彈出諸如此類的信息。在山東女子學院替課群中,一名找人替課的同學信息發(fā)出去僅僅5分鐘,就找到了替課者。大眾網記者統(tǒng)計發(fā)現,僅11日一天時間,在山東女子學院替課群就有21條尋找替課同學的消息,并都迅速成交。

大眾網記者調查發(fā)現,山財、山建、山師等高校有償替課價格大多在10-30元之間,具體價格由“雇主”“雇工”根據要求雙方協(xié)商。

高校替課月入數千,公共課成“重災區(qū)”網友調侃:勤工儉學?

在駐濟高校替課群里,替課明碼標價。

高校替課月入數千,公共課成“重災區(qū)”網友調侃:勤工儉學?

替課價格大多在10-30元之間。 替課族月入千元不難,公共課成替課“重災區(qū)”

在替課群里,“大四學姐,可隨時替課。”這樣的信息非常常見。“替課群里大四學生是接單最多的。”山財替課群的管理員告訴大眾網記者,“因為大四沒什么課了,有的同學考完研、考完公務員之后在學校也沒什么事干,就幫人替課賺點外快,一天替兩三節(jié)能賺七八十塊錢。”

在替課群里非常活躍的潘同學告訴大眾網記者,他從大二開始就幫人替課,一開始是在學校的貼吧里有人發(fā)布替課信息就趕緊去回帖,后來就是密切關注各種QQ、微信替課群。“本專業(yè)課不多的時候去替課,一個月也能賺將近一千塊錢,覺得這種賺錢方式還挺好的,去坐一節(jié)課就把錢賺了,大家各取所需嘛。”小潘說。

高校替課月入數千,公共課成“重災區(qū)”網友調侃:勤工儉學?

為了進一步了解替課的真實情況,大眾網記者在一個替課群中,以替課者的身份接了一單替課生意。記者在某高校替課群“接單”后,來到與“雇主”事先約定的教室。坐在記者旁邊的一位女同學知道記者是替課的后告訴記者,老師誰也不認識,發(fā)現不了。同樣是來替課的劉同學跟記者說,“老師就站在上面上課,他不會管你干嘛,所以帶上自己想看的書或者作業(yè)去替課,既賺錢也不耽擱自己的事。”下課后,當記者問上課老師知不知道課堂上有替課同學時,老師坦言,上課的學生太多,即使有替課的學生也認不出來。

記者了解到,在替課QQ群中,尋找替課的課程多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大學英語等公共課。由于公共課老師要給100多名學生上課,老師也不是認識每個學生,考勤僅僅是通過點名、提問的方式進行,所以有同學點到了,回答問題了,老師就認為是該生上課了,沒有辦法來判定是不是替課的。

有過找人有償替課經歷的小金告訴記者,她在外面做兼職家教,每次能收入一百元左右,每次找熟人替課總覺得過意不去,因此她經常花二三十元找人替課。“公共課太無聊了,去了也是聽老師讀課本、講ppt,反正最后考試都得重新自學,還不如把這個時間用來做些想做的事。”小金說。

“平時考勤、課上成績能占到期末總成績的30%,如果這30%的成績沒了,這一科基本也就掛了。”山東師范大學的小王說,“我們專業(yè)實踐性很強,但是公共課這邊還不允許請假實習,缺勤三次直接掛科,實習和公共課沖突時還是比較傾向去實習,反正公共課最后劃劃重點都能過,實習就關系到未來就業(yè)了,找人替課也是沒有辦法。”

正在尋找端午節(jié)前、節(jié)后替課同學的齊同學告訴記者,“小長假就三天時間,出去玩時間來不及,公共課最多就是點個名,找人替課很方便,出去玩也沒有了后顧之憂。”

高校老師建議加強學生誠信教育,嚴懲替課

針對大學生中有人花錢雇人替課的情況,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孫世明認為,這是一種不誠信的表現,“聽課是學生的天職,如果學習中出現必須親自處理的緊急事情,學生完全可以請假。”

同時,孫世明認為這也是一種腐敗的表現,必須加以批判和抑制。“雖然問題看似不大,但是這既是學生和被雇傭者的道德決堤,也會對學校的聲譽和長遠發(fā)展,甚至社會風氣造成極大地傷害。”孫世明強調說,如果隨意任由這種現象蔓延,那么它所帶來的沖擊將貽害無窮。

孫世明告訴記者,由于這種現象目前還主要是個案,很多高校對于這種現象還沒有明確的處理規(guī)定。“未雨綢繆是學校管理者必須具有的思維傾向。”因此,孫世明建議,高校除安排專人進行甄別和篩查外,必須加強學生誠信教育,從源頭上防范這種現象的露頭。

“各高校還應盡快出臺相應處罰措施,處罰力度應不低于同等性質的考試作弊。”孫世明說,在正式規(guī)定出臺前,可以先參照以往相應規(guī)定,對違紀學生和被雇者嚴處,甚至可以將其開除,并計入誠信檔案。

此外,孫世明還建議,對于執(zhí)行不力或對這種現象置之不理的教師和行政管理人員,學校應給予警告和嚴重

網友評論

延伸閱讀: 83.1%受訪者大學期間有過逃課經歷

近期,某高校逃課、替課“產業(yè)鏈”曝光,引發(fā)了公眾對大學校園內逃課、替課現象的關注。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2名正在讀大學或大學已畢業(yè)受訪者的調查顯示,83.1%的受訪者在大學期間有過逃課經歷,50.8%的受訪者有過找別人替課的經歷。

61.1%受訪者曾替別人上過課

有過逃課經歷的受訪者表示,逃課的主要原因是上課時間和其他活動時間沖突(37.3%),其次是考核不嚴格,去不去上課都無所謂(31.8%)。其他原因依次為:懶惰(31.1%)、不喜歡任課教師(28.1%)、認為課程本身不重要(27.5%)、更喜歡自學(20.9%)、課程太難不想學(12.3%)、課程太簡單不需要上課(10.9%)等。

調查顯示,50.8%的受訪者找過別人替課,其中偶爾幾次、次數較多和經常會有的分別占39.6%、8.5%和2.7%。此外,61.1%的受訪者自己曾替別人上過課。

來自北京的大三學生段立(化名)坦言,在有過兩次逃課被發(fā)現的經歷后,他再遇到不得不逃課的情況,就會盡量找和自己關系好的朋友,請他幫忙做一回“替身”。“逃課難免心驚膽戰(zhàn),但如果有人正在教室里替你上課,那就要踏實多了。一旦當堂有小測驗或者點名,也完全能夠應付。”段立說,“這次人家?guī)土宋?,下次人家有同樣的需要時,我也會幫忙。”

為什么會替別人上課?38.8%的受訪者覺得都是朋友,不好意思拒絕,36.0%的受訪者是因為剛好遇到了感興趣的課程,34.6%的受訪者是因為時間充裕,21.2%的受訪者是因為“自己也常求別人替課,人情往來”,還有13.8%的受訪者是“替別人上課能獲得一定報酬”。

66.5%受訪者建議學校加強制度管理

逃課和替課的行為,更多發(fā)生在哪類課程中?調查顯示,45.3%的受訪者認為更多地發(fā)生在評分寬松的課程,43.5%的受訪者認為是與專業(yè)核心技能培養(yǎng)無關的課程,33.6%的受訪者表示是難度較低的課程,24.7%的受訪者認為是難度大、較枯燥的課程,15.6%的受訪者認為逃課與否與課程本身無關。

對逃課和替課現象,42.0%的受訪者認為對校園學風影響惡劣,34.9%的受訪者認為必須嚴厲懲戒,34.4%的受訪者認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好,還有29.0%的受訪者認為無需過多干涉, 16.7%的受訪者認為無可厚非、情有可原。

調查顯示,為減少逃課和替課現象的發(fā)生,66.5%的受訪者建議學校加強制度約束,62.2%的受訪者期待教師努力提升課程吸引力,51.3%的受訪者認為學生應從自身找原因,30.5%的受訪者期待社會輿論和校園輿論的正確引導。

來源:綜合大眾網、網友評論、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楊林宇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兩新”政策顯成效 彰顯高質量發(fā)展新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